危机干预是社工的核心能力之一,其目标是快速稳定服务对象情绪,阻断风险升级。中级社工需在紧急情境中平衡专业判断与人文关怀,通过科学流程化解危机。耐光将从风险评估、干预策略、资源链接三方面,解析危机干预的关键步骤。
精准风险评估——危机干预的基石
面对情绪激动的服务对象,社工需快速完成三重评估:一是生命安全,通过观察环境危险物、询问自杀倾向等问题,判断即时风险等级;二是心理状态,使用“情绪温度计”“压力源清单”等工具量化焦虑程度;三是社会支持,梳理家庭关系、经济来源等保护性因素。评估过程中需保持语言简洁,例如用“您是否觉得活着没有意义?”替代冗长询问。对于高风险个案,需立即启动“15分钟黄金干预期”,全程记录关键信息并同步上报机构督导。
分层干预策略——从情绪安抚到问题解决
干预需根据危机阶段调整策略。急性期以稳定情绪为主,通过“深呼吸法”“安全岛想象”等技术降低生理唤醒度,例如引导对方“闭上眼睛,想象一个让您感到安全的地方”。进入平稳期后,采用“问题外化”技术,将人与问题分离,如“抑郁是您正在对抗的敌人,而不是您本身”。对于复杂危机,需制定阶段性目标,例如先解决“今晚住宿问题”,再处理“债务纠纷”。干预全程需保持语速平缓,避免眼神直视,通过递温水、调整座椅距离等肢体语言传递安全感。
资源链接网络——构建长效支持系统
危机干预的终点是赋能服务对象。社工需绘制“资源地图”,整合医疗、法律、就业等资源,例如为家暴受害者联系庇护所,为失业者推荐技能培训项目。对于反复陷入危机的个案,可建立“支持小组”,通过组员互助减少对专业服务的依赖。此外,需协助服务对象制定“危机应对卡”,写明紧急联系人、放松技巧等信息,预防二次危机。资源链接后需定期随访,用“最近是否用过卡片上的方法?”等提问巩固改变。
危机干预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
中级社工的危机干预能力,体现在风险评估的敏锐度、干预策略的灵活性以及资源整合的实效性。唯有将专业工具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,方能在紧急情境中为服务对象点亮希望之光。关注耐光社工,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哦~